苏先骏,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失败的原因

影视娱乐 3年前 (2022) http://www.bktl.cn

【最佳答案】

  1)准备不足 形势认识不清

  “八会议在党的历史上具有决意义,是我党历史上的转折点,但是由于的局限性,“八七”会议没能正确地认清当时的革命形势是敌强我弱,革命低潮。反而认为“全国的状况是直接革命的形势”。为“左”倾盲动主义埋下伏笔;对于武装力量的认识,强调发动各地农民一致举行暴动,夺取中心城市;没能认识到正规化的武装军队在军事中的作用;没能认识斗争的艰巨性,曲折性,结果导致事后斗争的广泛的失利。

  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理论。但是当时党内许多高级领导都没能够认识到武装斗争在革命中的作用。在批判对反动派还抱有幻想的右倾错误的时候,又不能指出中国革命的道路所在。中央总是念念不忘苏联革命的模式,强调对大城市的进攻和占领,过分地依靠当时在国内还不是很成熟且不占国家主体的工人阶级的力量,而忽视农民阶级在革命力量中的主体作用。可以这样说,秋收起义在理论准备上是不足的,在指导思想上也是有偏差的。起义的失败也就在所难免。毛泽东同志在这个问题上有自己的深刻见解,在文家市会议上一再放弃向中心城市进攻,而转向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正是由于毛泽东等同志的争取,失利的秋收起义才有了向胜利发展的转机。

  (2)认识不统一,各自为战、兵力分散

  1927年9月3日,毛泽东在安源召开会议,传达了“八七”会议并对秋暴工作做了安排。在会上宣告成立“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下辖三个团,分别为一、二、三团。即师长余洒渡带领以钟文璋为团长的第一团驻修水县、王兴亚团为第二团驻安源,苏先骏团为第三团驻铜鼓县,三路大军共5千余人浩浩荡荡向长沙进军。另收编的邱国轩团为第四团驻修水县渣津和(湖南)平江龙门一带。9月5日毛泽东同志离开安源启程前往铜鼓第三团临阵指挥,在路上因为遇险,耽误了时间,赶到时已是9月10日。9月9日远在修水的第一团在师长余洒渡的号令下已经宣布起义。9月11日,以武汉警卫团为主干组织起来的第一团在平江县金坪遭到反水的邱国轩团的突然袭击,部队被冲散,师参谋长兼一团团长钟文璋在兵败后,以手掩面,痛哭不止,脱队出走,下落不明。第二团在王兴亚的带领下,向萍乡进军。12日占醴陵。16日克浏阳。胜利使王兴亚骄傲轻敌,耽于享受,关键时刻,不听部下劝阻。17日被困浏阳城内,导致部队几乎全军覆没。王兴亚脱队,不知所终。三团在毛泽

  东同志带领下,9月11日朝浏阳进攻,由于一团改变了前委的预定计划---统一向浏阳进军。三团而成孤军。虽然首战白沙胜利,但在向东门市进军时却碰到敌人优势兵力的围攻,部队被冲散。至此,秋收暴动全面失利。

  从起义的组织来看,很显然地犯了兵力分散、各自为战的错误,而且整个战斗没有核心指挥。这与我党此前不注意军事建设有很大的关系,这是湘赣边秋收起义失利的一个重要原因。

  (3)部分指战员军阀思想严重 革命意志不坚定

  在主观上,部队失利一是由于余洒渡的军阀思想作祟,为了达到能名正言顺地当上师长的目的,起义前夕擅自收编了邱国轩的部队,收编后又不进行分编改造,而是盲目信任,导致邱部临阵倒戈,致使一团失利。同时在指挥上又不能有效地约束部下,战术上缺乏统一安排,导致部队各自为战,指挥混乱,在部队失利时,提不出符合实际的行动方案。而是机械地执行向长沙进军的命令。二是一团长钟文璋以靠所谓的赤诚相见就能感化为非多年的反动军阀邱国轩,疏于防范,草率从事,让刚刚收编,未经改造的邱国轩团担任前卫任务。最后被敌人所乘,兵败金坪。在部队失利后,钟文璋不是考虑如何重整军队,鼓舞士气,而是畏惧困难,逃避责任,擅自脱离部队而失踪。三是由于王兴亚的麻痹大意,小胜即骄的落后思想影响,主观上想据守浏阳、占地做大,自以为是,最终导致部队严重失利,在被敌众兵包围在浏阳城内后,身为团长的王兴亚惊慌失措,毫无斗志,一心逃命。对此,参加过秋收起义、当时就在二团行动的慕容楚强回忆:“当晚王兴亚和团特务连的排、连长均携枪逃跑、士兵哗然,三五成群地各奔他乡”。四是三团团长苏先骏向来为所欲为,刚愎自用,以致于兵败后士兵都不听他的指挥。对此,当时担任师部参谋的陈树华回忆道:“苏先骏集合部队。但是他的部下不听他的命令,只是往前走。苏用手去拦,说:“‘我的爷呀!集合吧!’战士们从他的腋下钻过去了”。所有这些现象的背后,一个根本原因,即部队的主要领导封建军阀思想严重,各自为战,处置失当,在部队失利的情况下又惊慌失措,信念动摇,导致士气低落,队伍混乱。毛泽东同志在起义遭受严重挫折的情况下,没有惊慌动摇,而是沉着冷静地分析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与革命的总体形势。果断做出决定,部队迅速向浏阳文家市集中,9月19日,在里仁学校的操场上,毛泽东向部队讲话:“只要大家一条心,我们这块小石头就能打破蒋介石这口大水缸。”同时做出了向南撤退的决定。这时部队人员从起义时的五千余人减少到一千五百人左右,部队在毛泽东同志的带领下,沿着湘赣边界的罗霄山脉向湘南方向转移。

  (4)政治思想工作弱 部分人员开小差

  9月24日,部队撤到萍乡芦溪时,遭敌三个团的优势兵力围攻。突围时,卢德铬牺牲。此役后,部队士气低落,余洒渡、苏先骏又在部队中传播谣言,说毛泽东违背中央的命令放弃进军长沙,是逃跑。向南撤退是绝路等等。许多指战员觉得革命没有出路,纷纷开小差,甚至整班、整排开“大差”。当时在队伍中战士们见面时打招呼的一句话成了“你走不走”、“你几时走”。此时,毛泽东没有消沉,他打起精神到部队中去做工作,在坚定的共产党人的支持下,收拢部队,继续往南转移。在打下莲花县城后,了解到井冈山有党掌握的部队,于是决定引兵井冈山。

-

下面是更多关于苏先骏的问答

秋收起

秋收起义是1927年9月9日,泽东在湖南东部和江西领导的工农革命军(即红军)举行的武装起义,是继南昌起义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又一次著名的武装起义。

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叛变革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遭到失败。为了挽救革命,1927年7月中共中央在湖北汉口召开了临时政治局常委会议,决定在共产党力量较强、工农运动基础较好的湖南、湖北、江西、广东4个省举行秋收暴动,彻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路线,确定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屠杀政策和开展土地革命的总方针。会议决定派毛泽东去湖南改组中共湖南省委和领导秋收起义。

八七会议结束后,毛泽东作为中央特派员回到湖南。8月18日,在长沙市郊沈家大屋召开改组后的湖南省委第一次会议,讨论制定秋收起义计划,成立前敌委员会,毛泽东任书记。9月初,毛泽东在江西安源张家湾召开军事会议,讨论秋收起义具体部署。参加起义的主力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没有赶上参加南昌起义的原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另一部分是湖南平江和浏阳的农军、鄂南崇阳和通城的部分农民武装、安源煤矿的工人武装等,共约5000人,统一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一、二、三团。起义前又收编一部分原黔军武装为第四团。卢德铭(原警卫团团长、共产党员)任起义军总指挥,余洒度(共产党员,后叛变投敌)任师长。起义的目标是夺取长沙。9月9日,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爆发,工农革命军分别从修水、安源、铜鼓等地出发,向长沙进击,先后占领醴陵、浏阳县城和平江的龙门厂、浏阳的白沙、东门市等地。由于当时革命形势已处于低潮,敌强我弱,加上群众缺乏作战经验,起义军某些指挥员指挥失当,新收编的第四团在战斗中又临阵叛变,致使起义军受到严重挫折。9月14日,毛泽东在浏阳东乡上坪召开紧急会议,决定改变攻打长沙的计划,命令第一、三团与第二团余部迅速到浏阳文家市集中。19日晚,在文家市召开了前敌委员会会议,决定起义军撤离湘东地区,进入江西,沿罗霄山脉南移,以保存革命力量。起义军在向南进军途中,处境十分困难,在江西省萍乡县芦溪又遭到敌人的伏击,总指挥卢德铭牺牲。9月29日部队到达江西省永新县的三湾村时进行了改编(即三湾改编):由原来的一个师缩编为一个团;将党的支部建立在连上;成立各级士兵委员会,实行民主管理制度,在政治上官兵平等。10月部队到达罗霄山脉中段即井冈山地区,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秋收起义与南昌起义比较,最明显的特点在于:它不仅是军队的行动,而且有数量众多的工农武装参加,并公开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号。这次起义虽然在开始时也是以攻占大城市为目标,但在起义遭到严重挫折后,及时从进攻大城市转到向农村进军,这是人民革命史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起义部队在农村中从小到大地开展游击战争,为后来各地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大规模发展奠定了基础。

  (1)准备不足 形势认识不清

  “八七”会议在党的历史上具有决定性意义,是我党历史上的转折点,但是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八七”会议没能正确地认清当时的革命形势是敌强我弱,革命低潮。反而认为“全国的状况是直接革命的形势”。为“左”倾盲动主义埋下伏笔;对于武装力量的认识,强调发动各地农民一致举行暴动,夺取中心城市;没能认识到正规化的武装军队在军事中的作用;没能认识斗争的艰巨性,曲折性,结果导致事后斗争的广泛的失利。

  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理论。但是当时党内许多高级领导都没能够认识到武装斗争在革命中的作用。在批判对反动派还抱有幻想的右倾错误的时候,又不能指出中国革命的道路所在。中央总是念念不忘苏联革命的模式,强调对大城市的进攻和占领,过分地依靠当时在国内还不是很成熟且不占国家主体的工人阶级的力量,而忽视农民阶级在革命力量中的主体作用。可以这样说,秋收起义在理论准备上是不足的,在指导思想上也是有偏差的。起义的失败也就在所难免。毛泽东同志在这个问题上有自己的深刻见解,在文家市会议上一再放弃向中心城市进攻,而转向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正是由于毛泽东等同志的争取,失利的秋收起义才有了向胜利发展的转机。

  (2)认识不统一,各自为战、兵力分散

  1927年9月3日,毛泽东在安源召开会议,传达了“八七”会议并对秋暴工作做了安排。在会上宣告成立“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下辖三个团,分别为一、二、三团。即师长余洒渡带领以钟文璋为团长的第一团驻修水县、王兴亚团为第二团驻安源,苏先骏团为第三团驻铜鼓县,三路大军共5千余人浩浩荡荡向长沙进军。另收编的邱国轩团为第四团驻修水县渣津和(湖南)平江龙门一带。9月5日毛泽东同志离开安源启程前往铜鼓第三团临阵指挥,在路上因为遇险,耽误了时间,赶到时已是9月10日。9月9日远在修水的第一团在师长余洒渡的号令下已经宣布起义。9月11日,以武汉警卫团为主干组织起来的第一团在平江县金坪遭到反水的邱国轩团的突然袭击,部队被冲散,师参谋长兼一团团长钟文璋在兵败后,以手掩面,痛哭不止,脱队出走,下落不明。第二团在王兴亚的带领下,向萍乡进军。12日占醴陵。16日克浏阳。胜利使王兴亚骄傲轻敌,耽于享受,关键时刻,不听部下劝阻。17日被困浏阳城内,导致部队几乎全军覆没。王兴亚脱队,不知所终。三团在毛泽

  东同志带领下,9月11日朝浏阳进攻,由于一团改变了前委的预定计划---统一向浏阳进军。三团而成孤军。虽然首战白沙胜利,但在向东门市进军时却碰到敌人优势兵力的围攻,部队被冲散。至此,秋收暴动全面失利。

  从起义的组织来看,很显然地犯了兵力分散、各自为战的错误,而且整个战斗没有核心指挥。这与我党此前不注意军事建设有很大的关系,这是湘赣边秋收起义失利的一个重要原因。

  (3)部分指战员军阀思想严重 革命意志不坚定

  在主观上,部队失利一是由于余洒渡的军阀思想作祟,为了达到能名正言顺地当上师长的目的,起义前夕擅自收编了邱国轩的部队,收编后又不进行分编改造,而是盲目信任,导致邱部临阵倒戈,致使一团失利。同时在指挥上又不能有效地约束部下,战术上缺乏统一安排,导致部队各自为战,指挥混乱,在部队失利时,提不出符合实际的行动方案。而是机械地执行向长沙进军的命令。二是一团长钟文璋以靠所谓的赤诚相见就能感化为非多年的反动军阀邱国轩,疏于防范,草率从事,让刚刚收编,未经改造的邱国轩团担任前卫任务。最后被敌人所乘,兵败金坪。在部队失利后,钟文璋不是考虑如何重整军队,鼓舞士气,而是畏惧困难,逃避责任,擅自脱离部队而失踪。三是由于王兴亚的麻痹大意,小胜即骄的落后思想影响,主观上想据守浏阳、占地做大,自以为是,最终导致部队严重失利,在被敌众兵包围在浏阳城内后,身为团长的王兴亚惊慌失措,毫无斗志,一心逃命。对此,参加过秋收起义、当时就在二团行动的慕容楚强回忆:“当晚王兴亚和团特务连的排、连长均携枪逃跑、士兵哗然,三五成群地各奔他乡”。四是三团团长苏先骏向来为所欲为,刚愎自用,以致于兵败后士兵都不听他的指挥。对此,当时担任师部参谋的陈树华回忆道:“苏先骏集合部队。但是他的部下不听他的命令,只是往前走。苏用手去拦,说:“‘我的爷呀!集合吧!’战士们从他的腋下钻过去了”。所有这些现象的背后,一个根本原因,即部队的主要领导封建军阀思想严重,各自为战,处置失当,在部队失利的情况下又惊慌失措,信念动摇,导致士气低落,队伍混乱。毛泽东同志在起义遭受严重挫折的情况下,没有惊慌动摇,而是沉着冷静地分析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与革命的总体形势。果断做出决定,部队迅速向浏阳文家市集中,9月19日,在里仁学校的操场上,毛泽东向部队讲话:“只要大家一条心,我们这块小石头就能打破蒋介石这口大水缸。”同时做出了向南撤退的决定。这时部队人员从起义时的五千余人减少到一千五百人左右,部队在毛泽东同志的带领下,沿着湘赣边界的罗霄山脉向湘南方向转移。

  (4)政治思想工作弱 部分人员开小差

  9月24日,部队撤到萍乡芦溪时,遭敌三个团的优势兵力围攻。突围时,卢德铬牺牲。此役后,部队士气低落,余洒渡、苏先骏又在部队中传播谣言,说毛泽东违背中央的命令放弃进军长沙,是逃跑。向南撤退是绝路等等。许多指战员觉得革命没有出路,纷纷开小差,甚至整班、整排开“大差”。当时在队伍中战士们见面时打招呼的一句话成了“你走不走”、“你几时走”。此时,毛泽东没有消沉,他打起精神到部队中去做工作,在坚定的共产党人的支持下,收拢部队,继续往南转移。在打下莲花县城后,了解到井冈山有党掌握的部队,于是决定引兵井冈山。 秋收起义是19279月9日,由毛泽东南东部和江西西部领导的工农革命军(即红军)举行的一次武装起义,南昌起义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又一次著名的武装起义,是中共党史军史上的三大起义之一(另一个是广州起义)。

 1927年9月,中国共产党在湖南、江西边界领导发动的农民武装起义。八七会议后,毛泽东受中共中央的委派,以中共中央特派员的身份前往长沙,领导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8月18日,改组后的湖南省委在长沙市郊的沈家大屋召开会议,讨论制定秋收起义的计划。毛泽东在会上着重阐述了枪杆子出政权的思想。会议决定要与国民党彻底划清界限,旗帜鲜明地以中国共产党的名义号召群众,并确定集中力量在湘东赣西发动以长沙为中心的武装起义。

  为便于领导秋收起义,省委确定秋收起义的领导机关分为两个,一个是由各军事负责人组成的党的前敌委员会,任命毛泽东为书记,作为武装起义的军事指挥机关。另一个是党的行动委员会,由起义地区各地方党委负责人组成,任命易礼容为书记,负责地方工作。9月初,湖南省委决定9月9日开始破坏粤汉和株萍铁路,11日各县起义,16日长沙起义。

  这次秋收起义不沿用国民革命军的番号,而将起义部队统一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卢德铭任总指挥,余洒度任师长,下辖三个团:以原武汉国民政府警卫团为主力编为第一团,团长钟文璋;以安源工人纠察队、矿警队和萍乡等地的农民自卫军编为第二团,团长王新亚;以原武汉国民政府警卫团一个营和浏阳部分工农武装编为第三团,团长苏先骏。参加起义部队共约5000人。此外,在起义前,还收编了当地的土匪武装邱国轩的一个团。起义部队以夺取长沙为目标,具体部署了各团的行动计划。9月9日,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按预定计划爆发。参加起义的铁路工人和农民,首先破坏了岳阳至黄沙街,长沙至株洲两段铁路,切断了敌人的交通运输。

  第一团从江西修水出发,向长寿街进攻,9月10日占领了平江县龙门厂。这时混入起义部队的邱国轩部乘机叛变。当第一团路过金坪攻打长寿街时、邱部突然袭击,致使该团腹背受敌,损失200多人,步枪200多支,团长钟文璋失踪,被迫向浏阳转移。第二团在安源起义后,进攻萍乡未克,西进攻占了老关、醴陵,又北进占领浏阳。由于部队麻痹轻敌,9月16日陷入优势敌人的包围,部队被打散,部分突围脱险,不少人牺牲。第三团于9月11日在铜鼓起义,胜利占领了白沙镇,9月12日又占领东门市。9月14日敌人兵分两路包围第三团,该团被迫向上坪撤退。

  鉴于三路起义部队均受挫,毛泽东当机立断改变了攻打长沙的计划,并以前委书记的名义通知起义各部队到浏阳县文家市集结。9月19日,各路起义部队到达湖南省浏阳县文家市。当晚前敌委员会召开了会议。根据敌强我弱的形势,会议改变了攻打长沙的计划,决定保存实力,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中去坚持武装斗争,发展革命力量。9月20日上午,起义部队1500余人离开文家市向南进发。9月23日,起义部队在芦溪镇遭反动军队伏击,损失数百人,总指挥卢德铭牺牲。9月25日,起义部队冒雨攻克莲花县城。9月29日,起义部队到达永新县三湾村时已不足千人,而且官多兵少,部队思想混乱,组织纪律性差。当天晚上,毛泽东召开了前敌委员会,决定对部队进行整编,这就是著名的“三湾改编”。10月3日,起义部队离开三湾村,开始向井冈山进军。10月27日,起义部队到达罗霄山脉中段井冈山的茨坪,开创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中国在秋收起义失败的原因是没有认清当时的国情,走的是攻打重要城市而国民党的主要军队都集中在大城市,力量薄弱的是农村。然而共产党当时的力量很弱又想夺取重要城市是不可能的。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秋收起义失原因是

“八七”会议后,在湘赣边界举行了烈烈势浩大的秋收起义。极大地振奋了修水、萍乡、铜鼓、醴陵、浏阳等地广大人民的革命精祌,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新军阀的反动统治,在全国产生了重大影响。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为我党进入创造红军的新时期揭开了序幕。工农革命军在起义中打了不少胜仗,先后占领了一些城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革命活动。但是在军事力量上由于敌强我弱,敌情不明,经验不足,三方面原因造成三个团不同程度遭受损失,使轰轰烈烈的秋收起义受到严重挫折。

一是收编的国民党军队邱国轩部第四团突然叛变,向一团二营袭击,大部被打散,团长钟文璋失踪,二营被迫改变行军方向,折向平江、浏阳、铜鼓边界。

二是第二团占领浏阳县城后,团长王新亚麻痹轻敌,兵力未能集中使用,敌人疯狂反扑,包围了县城,部队遭受极大损失,几乎全团打败,伤亡重大,使部队一部分回安源开展活动,一部分散在醴陵、萍乡一带坚持斗争,一部分上了井冈山。

三是由于第三团团长苏先俊缺乏瞥惕,加之作战地形不熟悉,敌人的突然袭击造成部队不少伤亡,三团主动撤退,向上坪方向转移。

除上述原因外,秋收起义的受挫,还有其他三个方面的不利因素:

第一,长沙反动力量的增强。敌人获悉工农革命军要会攻长沙,便增强了在长沙的军事 力量。

第二,长沙周围的群众发动不够充分,对反动力量没有形成大规模的革命斗争。

第三,湘南其他地区对湘东赣西的秋收起义没有积极响应和配合,计划行动委员会没有充分发动群众。无法给敌人以足够的牵制和重大打击,使湘东赣西秋收起义处于孤军作战状态。

另外,还有诸多原因致使秋收起义遭受挫折。 客观原因是力量强革命力量,敌我对殊、力量,人数,,都落后、群众缺乏作战经验。

主观方面是刚经历大革命惨败的党从右倾的阴霾中挣脱出来的同时又走进“左”倾错误的泥潭之中,党的领导者过分地夸大革命者的力量与过高地估计了当时革命形势,以为在一两座城市发起暴 动就能使中国革命走上苏俄的道路。 秋收前后,1925年1月3日,墨尼在议会公开宣布以武力镇压反法西活动,开始了法西斯的一党专政。次年5月,尼加拉瓜独立运动领袖桑地诺发表政治宣言,开始了抗美游击战争。1928年6月,日本在东北制造了皇姑屯事件,炸死了张作霖。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了紧急会议。会议坚决清算了,中国共产党内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成立了新的中央临时政治局,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并通过了在湘、鄂、赣、粤四省举行秋收起义的计划。

8月中旬,毛泽东在湖南省长沙市召开会议,传达了八七会议精神,讨论并制定了秋收起义计划。9月初,毛泽东又从长沙到达安源,召开了军事会议,部署了秋收起义的军事行动方案。紧接着,毛泽东奔走于湘赣边界一带,积极发动群众,做武装起义的组织准备工作。

9月9日,秋收起义爆发。起义军首先破坏了粤汉线上的两段铁路,切断了敌人的交通运输线。然后,各路起义军按照原计划进军。

当日,一团即从修水出发,很快就越过湘赣边界,准备经过长寿街向平江进发。这时,敌人也已在平江增加了兵力。在即将到达长寿街时,四团突然叛变,一团因而腹背受敌,伤亡200多人,被迫撤出战斗并向南转移。

10日,二团在安源起义后,于次日到达萍乡。起义军在老关歼敌一个排后,占领了老关。接着,二团乘胜进军,相继攻克了醴陵、浏阳,直接威胁到了长沙。长沙的国民党反动派听说后,十分惊恐,派重兵赶往浏阳镇压起义军。二团陷入敌人重兵包围之中,虽然英勇奋战,但部队仍损失了三分之二,浏阳也得而复失,二团被迫撤退。

11日,三团在毛泽东的亲自领导下,在铜鼓起义,当日就攻占了白沙镇。12日,三团又占领了浏阳县东门市。14日,敌人两个团的兵力在当地反动地主武装的配合下,进攻东门市,三团与敌人激战六个小时后,因敌我力量悬殊被迫撤退。

在国民党反动派和各地反动地主武装的疯狂镇压下,三路起义军都被迫撤退。9月19日,起义军在浏阳县的文家市会合。当晚,毛泽东召开会议,讨论了部队进军方向问题。会上,毛泽东根据当时中心城市中敌人实力比较强大的真实情况,认为现在攻占中心城市已经没有了可能。而湘赣边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物产丰富,又有良好的群众基础,有利于发展革命力量。因此,他主张向湘赣边界进军,并在那里创建革命根据地。

20日,毛泽东同志亲自向工农革命军全体官兵阐述了武装斗争的重要性和到湘赣边界开辟革命根据地的深刻道理,使部队官兵深受鼓舞。随后,毛泽东就率领工农革命军离开文家市,沿湘赣边界向井冈山进军了。起义军沿着崎岖的山路,甩开敌人的追击,于22日抵达芦溪镇。23日,在芦溪镇遭到敌军突袭,起义部队仓促应战,伤亡数百人,起义军总指挥卢德铭也壮烈牺牲。起义军冲破敌人的堵截后,为摆脱险境,向敌人兵力薄弱的莲花县进发。25日,攻克该县县城。接着,部队继续前进,29日到达了江西永新三湾。此时,起义军已剩下不足1000人。

为了巩固并发展这支刚刚诞生的工农武装部队,29日晚,毛泽东召开了会议,总结了这次起义的经验教训,对部队进行了改编。部队经过改编后,面貌焕然一新,内部更团结了,战斗力也增强了。

革命部队于三湾改编后。继续向南进军,10月底到达井冈山的中心地带茨萍,开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至此,秋收起义部队,在以毛泽东为首的党的前敌委员会率领下。历经艰辛,终于胜利到达了井冈山。

秋收起义,开创了国民革命失败后革命军队得以继续坚持革命斗争的一条道路。实践证明,这是一条在革命战争年代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的道路。正是沿着这条道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步步地走向胜利,最终建立了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死20万,伤7. 5万

秋收起义遭到严重挫折后时从进攻大城市转到向农村进这是人民革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起义部队在农村中从小到大地开展游击战争,为后来各地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大规模发展奠定了基础。

当时就敌我双方对比而言,部队攻打敌人设防的城市是不现实的,由于起义队伍装备落后,人员训练不足,弹药没有补给,因此不能再和敌军争夺城市。而针对敌人的特点分析,敌人正规武装力量龟缩城市防御有极强的战斗力,人员和弹药都可以补给。但是在广大的农村地区,敌人的力量就显得薄弱许多,多数地区不受敌人控制,而且地域广阔有利于部队的展开和运作,和敌方展开运动战、游击战,可以有效化解敌军优势,发挥我军优势。因此将部队带到农村地区发展壮大是当时正确的选择。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经验不足,起义成功之后不知道下一步该做,没有的后续目标。刚刚起步的革命斗争,没有扎实的基础,也没有稳定的根据地和群众基础,力量薄弱,当然抵挡不住敌人的大兵力反扑。武器装备落后,缺少优秀指挥员,兵力单薄。革命初期这些失败都是不可避免的,不过给革争积累了经验教训,象征意义也很大。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版权声明: 发表于 2022-03-05 8:00:32。

本文由第三方用户分享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秉承互联网开放分享的精神,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加强各行业互通交流,但对内容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自行参考斟酌。网站发布的信息(包含但不限于版式、图片、字体、文章等素材)由第三方用户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任何相关的版权纠纷等相关责任。如您认为本篇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

百科塔让百科知识为更多人带来价值。

转载请注明:
本文标题:苏先骏,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失败的原因
本文地址:https://www.bktl.cn/857231.html